中国书画家数据库 新闻 葛剑雄:通过艺术完成心灵与文化之间的交融——“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葛剑雄:通过艺术完成心灵与文化之间的交融——“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委员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是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实施的大型国际性美术工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以及今后展览的举办,依托于国家的支持与鼓励。在现实意义上,该项目对于促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是极为有益的。此工程呈现的作品体量大、规格高、主题明确。5年来,诸多优秀艺术家集结于此,并开展了现场采风、实地考察,集结了多方力量和各方优势,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雄厚基础。

葛剑雄、刘庆柱在验收评审现场

葛剑雄、刘庆柱在验收评审现场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为国际性项目,如何把控作品历史题材的明确性?较于现实角度而言,更重要的是历史考证。首先,作品需符合历史事实,高标准、严要求是作品评选的基础。其次,创作题材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历史上所有的事件都适合“一带一路”的主题,不仅要突出主题性,还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史料的真实性。再次,要协调选题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宗教、民族、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定义涵盖范围广,选择适当角度和技法来表现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宗教方面,除了符合历史之外,还需纳入对现当代的文化、政治及世界观的思量。传教题材作为宗教选题的一部分,应该凸显的不是传教士本身,而是传教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民族方面,历史上各地民族繁荣多姿,但既有包容,也存在着冲突,若要呈现于作品之上,则要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主题。因此,自2014年“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开始,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矛盾、异议的困惑时,专家们会以书面或与作者面谈的形式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纵观此次评审中的国内作品,在作者最终完成时都做了充足的修改与完善,是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重大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愈发被重视,国家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是地域性的,也是在通过艺术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在此提醒,作者在创作时需考虑不同的文化之间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站在本民族传统立场和文化之上,应该体现作者自身的高度与对题材本身的消化、领悟,在创作形式上做到神似,最终达到心灵与文化之间的交融。

编辑:彭越

责任编辑:陈敏 本文由中国书画家数据库信息中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ap.cn/news/2018/12/04/archives/1357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chinanao.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