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数据库 新闻 田黎明:让形式与主题焕发时代人文精神的光芒——“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田黎明:让形式与主题焕发时代人文精神的光芒——“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田黎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委员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列入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文化工程,也引起了从部领导到中国国家画院领导及参展画家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程度我觉得是一种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在参与过程中,我有三个方面的切身感受:第一,此次工程特别严谨、严肃,尤其是对作者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这种高标准就是对这次工程的一种思想把关和认识。第二,是注重人文精神。这次组委会特别强调,要求作者要深入“一带一路”沿线,深入生活,体验如何能够把作品上升到一个具有学术和艺术高度的品质。第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也给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一次最好的创作历练过程,这个过程对每一位参与者来讲都是一次从思想、审美、形式等方面与时代、主题进行融合的探索,这个问题的提出确实对每一位作者都是一次思想和审美的提升。

田黎明、尚辉在验收评审现场

田黎明、尚辉在验收评审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每次草图评审时都提到,要尽量发挥作者的长处,尽可能地不在尺寸、题材等方面给予限制,应该尊重题材的主题核心和思想内涵,还要尊重艺术家自己的表现方式,在这两点上给了艺术家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在此次验收评审时也能看到,作品达到了委员会所提出的形式上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建树,这两点都形成了新的坐标。形式的突破首先是对主题的融入,画家对主题的理解和他常用的表现方法如何在这个主题中被重新历练和提升,这样一个创作过程使这些作品从整体上进入到一个新高度,这个高度是当下艺术家因为有主题创作而带来的审美和表现方式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体现在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同时还要加上时代人文精神,这三者的关系对主题创作有了进一步的推动。此次参展经历,对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启发,是促使他们思考:当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入到新时代的主题时,要重新考虑自己常规的表现方法,包括绘画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应当如何随着新时期的主题内涵和思想深入不断地提升,而这个过程就是时代的创新。事实证明了,深化主题实际上是在深化形式,让形式和主题共同焕发出时代人文精神的光芒,这些作者努力和艰辛的创作,会在画面当中呈现出来。

编辑:彭越

责任编辑:陈敏 本文由中国书画家数据库信息中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ap.cn/news/2018/12/07/archives/1339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chinanao.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