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数据库 新闻 博雅精妙·第一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

博雅精妙·第一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

2019年9月24日下午,“博雅精妙——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第一回活动在中国国家画院大会议室举行。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张江舟、纪连彬,以及画院艺术家和教学培训部新学员100余人参与了学术会议。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开场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开场致辞

张士军书记在致辞中说:“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是画院加强自身学术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博雅精妙’是我们学术日要追求和达到的效果。博,寓意宽容、包容,体现广泛性、多样性;雅,要有品位,要雅言雅语雅量,体现出一种君子之风、文人风范;精,则为精妙、精彩,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妙,体现了才情,妙语连珠,让大家有启发、有收获。”

梁占岩代表主讲人致辞,他认为大家作为同行,今天共同面对画画中的一些问题,在学术的层面进行讨论,这本身就很有意义。

左起为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主讲艺术家梁占岩、赵奇、张立柱

左起为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主讲艺术家梁占岩、赵奇、张立柱

此次学术日由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与院人事处负责人董雷、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创作研究部唐朝轶组成学术日工作组,邀请画院艺术家赵奇、张立柱、梁占岩围绕“人物画创作中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当代性意义、意象造型的特征、笔墨语言的建构、精神意象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六个议题依次进行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中的艺术家赵奇

主旨演讲中的艺术家赵奇

艺术家赵奇主旨演讲的内容是: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针对的是人的灵魂和内心世界,艺术思考一定是针对自己的生活,所以生活的问题就是现实的问题,但是生活往往是具体的事情,我们接触到一些具体的事情会启发我们的一种思维,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就是广阔的世界。

二、当代性的意义:如果认为绘画首先是一种样式的存在,这个东西不这样画就不是现代,就不是当代,就是落后和保守?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如果样式在先,我想就不用创作了。其实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当代性,问题在于画没画出当下的思考和当下的情怀。

三、意象造型的特征:我们不要表面去看待问题,艺术本身就不是真实的,艺术是真实反映我们生活,只能是反映,所以在造型上一定有所强调、有所放弃。

四、笔墨语言的建构:中国画的笔墨不只有一种形式,如果笔墨本身带有情感、带有温度,获得这种意识,也就是关注一下它怎么来的更有意义。

五、精神意象的表达:说的简单、直接一点,艺术的目的就是阐释人的存在意义是什么?精神世界也是无比庞大,是一片想像的天空,所谓的精神的确是太抽象了,意象这个词我也不知道用什么可以代替它。对于一个绘画的创作者,不面对困境是不可能的,谁都要不断克服一些障碍,这时候我们坚持也是一种精神。

六、国家意志的体现:我觉得艺术不是个人的事情,我总觉得有一个责任,这也是天下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行,艺术家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环境负责,国家就是一个大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的利益。我在创作之中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表现人、表现社会,表现我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不说空话,多做实事。

主旨演讲中的艺术家张立柱

主旨演讲中的艺术家张立柱

艺术家张立柱主旨演讲的内容是: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有直接式生活(亲历)与间接式生活(看电视电影听叙事音乐等),生活是艺术创作的触动因子与源头,生活使人形成情绪、产生情感、获得精神,这种情绪、情感与精神是艺术创作之动力。生活也是艺术感觉的启发点。

二、当代性的意义:当代性是艺术作品应当具备的,缺乏当代性的作品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气。艺术作品中具备了当代给予作品的真切感受,这种感受促成作者独特精神与情感的生成,也促成相应的艺术语言的生发形成,不是前人感触的再现与语言的复制。当代性不是当代物象表皮的抄写照搬,而是一种精神的体悟与表达。

三、意象造型的特征:1、以神、情、意的表达到位为基本准绳。2、不是(似)对象,更是(似)对象,胜是(似)对象。以感觉为起始点,对象因素适宜用之强之,不适改之弃之。3、在整体作品中,以空间置陈布势需要安排造型。

四、笔墨语言的建构:在对中国文化大精神尽量获得的前提下,对具体的传统用笔用墨规范要基本(不是充分全面、也不可能充分全面)掌握,熟悉(非熟练)运用,在此基础上重视独特精神、情感的感受,集中力量大胆探索语言、拓展进度。

五、精神意象的表达:精神是一种超越、超脱客体之上的精气与活力,人的生命意义就是艺术的根本精神。我们所有的探寻努力都是为了表达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追索。

六、国家意志的体现:人民的需求就是国家的意志。追寻人间的公平正义,关心底层民众的生存就是人民的需求,也是艺术家应倾心关注的。

主旨演讲中的艺术家梁占岩

主旨演讲中的艺术家梁占岩

艺术家梁占岩主旨演讲的内容是: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对生活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积累的过程,画家对生活是一种体验、感受,对于生活切身体验有了触动才能产生灵感,才会产生表达情感抒发情绪的愿望,才会有选择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需求。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个人理解是在生活中贴近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贴近自己内心的真实,保持住一份单纯,培养自己灵敏度的感应。

二、当代性的意义: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如果不关注这个时代的变化,不关注周围的环境,不面对你的人群,不寻找新的语言,就进入不到当代。艺术如果没有一种新的语言结构,没有一种凝聚的情感的艺术形式,没有一种新的观念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要想进入到当代或产生意义和价值,门儿都没有。所以我很努力,也很渴望能在这个点上做得有意义。

三、意象造型的特征:我觉得写意不只是一个画法,写意应该有精神意象的体现,应该有情感投入的状态,这样的造型才能产生意味,就像一个电线能导电一样,导的是一种情感。造型如果没有情感支撑,是没有质量的。写意其实是一个人进入到绘画状态、情绪状态或精神状态。

四、笔墨语言的建构:我认为笔墨对于一个画中国画的人是很重要的,中国画离不开笔墨,离开了笔墨就不叫中国画。中国画有一套语言体系,中国画有其特有的形制,和对工具材料使用的规矩。一个画中国画的人,应该找到自己笔墨语言的一种感觉,找到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是带有个性的,也是带有情感的,带有中国文化特有的属性,因为中国文化就是诗意化,并不过多注重物质表达,但是作为这种材料,本身注重书写性。

五、精神意象的表达:画画不是告诉别人这是什么,或者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个层面上绘画就没有意义了,我觉得绘画应该是贴近内心,你是不是真的感动过,是不是注入了什么,或者画出了什么,画出什么可能比画了什么更重要,是带有情感的。

六、国家意志的体现: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四个字是一种身份,跟自由画家是不一样的,所以国家画院的画家应该在国家意志的层面上去做事,做一些有文化品位、有民族价值、有文化价值的事,才是匹配的。所以担当起这个责任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作总结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作总结发言

张士军书记在总结中说:“大家都谈得很好,在许多学术性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咱们画院的艺术家是画院的灵魂、是顶梁柱,退休艺术家还是国家画院的主力,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领军人物的作用。国家画院的核心是抓学术,要以‘学术立院、人才立院、作品立院’,我们将通过相关的政策制度、组织管理使这几个目标早日实现,让国家画院和画家们的创作与研究、艺术形象越来越好,这是院领导的责任,也是每位艺术家的责任。”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张江舟、纪连彬,画院艺术家及各部门负责人王艺、魏广君、乔宜男、赵培智、陈鹏、林容生、王平、李晓柱、方向、孔紫、邢少臣、李晓军、王辅民、刘建先后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发言

卢禹舜评价三位艺术家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精英代表,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最高水平。他们分享了在艺术实践中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深刻感悟,很受启发。黄宾虹说:“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江山本似画”是生活,“内美静中参”是艺术,三位艺术家对内美的深刻挖掘、把握,大家都有体会。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发言

张江舟评价三位画家的题材选择有其审美倾向性,他们的画就审美形态而言,均属阳刚壮美一路,这和他们同为北方人且长期生活工作在北方地区有直接关系,他们三人的画就是对生活中人的情感经历、精神记忆深度体验的结果。艺术和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他们三人的生活经历和其形成的艺术面貌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其人和作品的风格应该是一致的。张江舟还谈了自己对艺术当代性的理解,人物画的当代性首先体现在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当代人生存境遇与精神情感的关注,并通过绘画建立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和文化立场。其次,对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追求所体现出的探索品质,也是当代性的重要特质。他认为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当代性。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发言

纪连彬谈到,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是个老话题,但是这句话什么时候拿出来讨论都不过时,这是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三位画家都是北方农村出生,从小就热爱着土地,农村题材的创作伴随着他们的艺术成长,也是他们艺术创作的主要表达对象。梁占岩的画不是画农村的直观的现实图景,是画他对农村的一种解读。赵奇40年如一日坚持画一种题材,就是土地和人的关系,在土地中生长出来的爱情、亲情、家庭都和这块土地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地和人的关系也随之变化,进而影响他的艺术语言。张立柱喜欢秦腔,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来自灵魂的呼喊,很神秘,他画面中的符号来源于陕北戏曲、农民形象,现实和梦幻揉在一起,充满了力量,甚至能听到画面中的声音。三位各具性格的人物画家,在艺术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土地和人的一种融合的关系,体现刻画了当代农民随着时代变迁在历史境遇中的精神转变,是对家国情怀的一种表达。

学术日工作组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艺术家何加林

学术日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艺术家何加林

以下按发言顺序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艺术家王艺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艺术家王艺发言

王艺说三位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作品中的当代性,画面、语言、笔墨、构图完全不同于传统中国画,他们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哲学式的思考完备地表达了出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鲜明的个性。传统是找相同,讲作品中的线条、笔墨、构图样式从哪来。当代性是找不同,讲艺术和当代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赵奇回答了魏广君提出的另外两位主讲人的作品图式中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当代性”问题。赵奇说,张立柱、梁占岩画秦腔实际是对精神性的一种表达,作品的当代性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感悟和情怀,其次体现在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的差别性上。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负责人、艺术家魏广君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负责人、艺术家魏广君发言

魏广君说,今天,赵奇先生一直从精神意义上去讨论当代性,我想让他解读一下张立柱、梁占岩的作品中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当代性”及其在当下文化视阈中的图式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负责人、艺术家乔宜男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负责人、艺术家乔宜男发言

乔宜男认为,意象造型是写意绘画的基础,写意是绘画的灵魂。绘画就是要创造一个不同于自然界 的,不与他同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世界里,物象是艺术家的创造,不是自然的观照与对自然的 描摹,所以说自然界里的物象不是意象造型。意象造型是艺术家对自然界,对客观的独特的精神认 知,并把这种认知转化为一种特有的造型方式。从表面上看,意象造型与生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 离根据艺术家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来由自己把握。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或远或近,这种距离不是为 了背离生活,而是为了更加深刻更加本质地反映生活,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就形成了灿烂的艺术世界。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艺术家赵培智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艺术家赵培智发言

赵培智认为三位艺术家是当今写意人物画最优秀、最出色的代表。他希望梁占岩讲一讲他作品的人物造型是如何从写实向意象进行转变的。梁占岩认为,造型应该具备三因素,即1.造型能力的锤炼。造型能力需下苦功夫;2.造型感觉的培养。造型需要承载个人的情感。3.造型意识。造型如果没有意识的引领,造型本身就没有归属感。生活体验越深刻,情感越浓厚,越知道造型表达什么。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秘书长、艺术家陈鹏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秘书长、艺术家陈鹏发言

陈鹏谈到中国画的笔墨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在争论不休,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其实有人认为笔墨就是钢筋水泥,这对我的触动很大,笔墨即材料,笔墨就是中国画构成的一个因素,但又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倘若笔墨没有质量、没有基础,就犹如高楼大厦一样建不起来。笔墨的好坏,取决于艺术家灵性的勤奋与付出,是艺术家求其一生所探索出来的智慧的结晶。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林容生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林容生发言

林容生说,笔墨不仅仅是一个绘画工具,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承载方式,好的笔墨是一种积淀,这种积淀不仅仅是技法的表现,也是人的审美趣味、心性学养、生活认知的表现。笔墨语言同时跟意象造型的建构相关联,意象造型的个性可能成就笔墨技法的个性,而对于我们来说,毛笔是不可舍弃的工具,用毛笔画画是一种乐趣。

《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王平发言

《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王平发言

王平谈到,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在笔墨关系层面还只是共性方面的问题,但笔墨语言的建构指向的是个性方面的问题,一个艺术家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笔墨结构与笔墨精神,就是建构了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某种角度来说,笔墨结构是骨肉血,笔墨精神是灵魂,笔墨结构跟笔墨精神体现出艺术家的差异。笔墨语言本身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一种语言方式,但笔墨质量的好坏,这是属于笔墨结构范畴的,关乎笔墨内在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李晓柱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李晓柱发言

李晓柱谈到为什么要建构个性的笔墨语言,他认为这是艺术家必须要做的。每个艺术家的心灵感悟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笔墨语言。笔墨语言的个性化产生不在心也不在物,而在于心物的一触之间,“一触即觉不加思量计较。”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方向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方向发言

方向对于笔墨的理解是画家对自我的寻找。自我寻找非常重要,很多画家思想上懒惰了,他的笔墨从古人那弄一点,从同行中弄一点,然后认为是自己的,不愿意动脑筋,没有自我寻找的过程,这个笔墨就缺少了灵魂。他还认为笔墨要有质量,属于审美的范畴,通过临摹才能提高笔墨的质量。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孔紫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孔紫发言

孔紫谈到意象是我们的主观精神情感对于客观物像的一种感悟和思考,并作用到画面上的一个表达形式。关于国家意志的体现上,她认为是国家对内外来危险的对待和处理的态度方式。作为国家画院的画家,首先是国家的公民,在精神层面上要有高度,要有家国情怀,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必要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艺术绝不只是建立在个人的小情小趣上,还要和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邢少臣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邢少臣发言

邢少臣说一个艺术家的笔墨体现的是他的脾气和秉性,笔墨是顺其自然的,是追不来的。谈到国家意志,他认为退休的这批画家对国家画院有着非常深的眷恋,国家画院的画家要有担当,画家毫无疑问,要反映国家意志,反映民族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艺术家李晓军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艺术家李晓军发言

李晓军认为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与造型的关系都归根结底是人的认知程度,画家要在深入生活,深入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发掘自己的本质特性,并反映到绘画中。关于“国家意志”,他认为作为画家,首先要做好自己,要坚定民族自信,靠每一个画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攀登艺术高峰,并通过国家的力量造就民族的艺术高峰。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王辅民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王辅民发言

王辅民谈“国家意志的体现”时认为,每一个画家的作品都要体现时代的精神,作为国家画院的画家,应该研究怎么体现国家文化意识,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作品,我们要真正地在社会中扎根下去,得到个性的体验,把根找到了,也就把住了时代脉搏,达到自身艺术追求的高峰。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艺术家刘建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艺术家刘建发言

刘建谈到,国家意志符合人民意愿,反映时代要求,就代表了人民意志。所以国家意志也要通过个体、群体去体现。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当然要体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意志,但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就应该符合并有责任体现国家总体意志,要符合有益于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共同价值观。每个人,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和专业做好,一个单位、群体把本专业做得更好,就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累积。

学术日工作组成员:左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人事处负责人董雷、创研部唐朝轶

学术日工作组成员:左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人事处负责人董雷、创研部唐朝轶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负责人张蕾、艺术交流部负责人尚可、外事办主任张楠、财务处负责人吴涛、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杨越,美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虹霖、常务副院长高天民,艺术家姚大伍、张桐瑀、张译丹,党(纪)办公室负责人程兴林、总务处副处长刘德峰,《中国美术报》副社长、副总编辑陈明、张苑等参加了学术日活动。

学术日现场

学术日现场

编辑:彭越

责任编辑:陈敏 本文由中国书画家数据库信息中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ap.cn/news/2019/09/24/archives/1122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chinanao.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