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 刘立宇、常欣
《扶贫颂》写生采风自2019年8月30日启动,积极响应参与画院扶贫颂项目,带着殷勤的希望和激动的心情,由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刘立宇、青年画院画家常欣二人作为本次项目首批出发的采风团——于2019年9月3日晨4点出发,直接奔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古生村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湾桥古生村,当天下午便投入到工作状态,开展考察及采风。
当我们踏上这个习总书记曾于2015年1月20日走访过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古生村时。就被这个美丽整洁的村庄所深深吸引,被白族特有的人文环境与民居风格所打动。村中凤鸣桥、古戏台、福海寺、水晶宫等文物古迹景观营造突出了古村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彰显了这些年来大理州市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以古生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古生村的保护建设工作。关于这次项目活动,我们就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详细深入的工作。
考察古生村基本情况和现状
古生自然村属湾桥镇中庄村委会,西靠大丽路,东临洱海,南至石岭村,北与向阳溪村接壤,下辖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总户数439户,总人口1842人,总耕地面积1220亩,设一个党支部,党员人数71人。“美丽乡村建设”前,村经济以优质米、烤烟、大蒜和常规蔬菜种植单一经济结构为主,目前为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为外出务工为主的经济来源。近年来,在州、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古生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民保护洱海的意识深入人心,群众保护洱海的意识不断增强。古生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从2015年开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宜居古生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紧密结合,融入到古生村保护发展的方方面面。2017年11月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2017年4月古生村荣获“九康杯”2016年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5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1月被列入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

与古生村村长何桥坤对接

在村长带领下参观古生村档案馆,参观学习习总书记古生之行扶贫工作档案资料

听取村长讲解古生村档案资料

与村长何桥坤在档案馆前合影

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古生村

古生村保留历史生活记忆的三眼泉:这里环保自古就有,一饮水、二洗菜、三清洁

参观洱海,听取村长介绍洱海治理情况
在村长的带领下,走访了习总书记去过的脱贫户李德昌家,据李德昌介绍,他曾自己做生意,现在回家乡做文化旅游的事,等着村里的统一规划。他曾接待过来自五大洲的10个国外考察团及各省市领导来参观此地考察学习,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扶贫给乡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与提高。

在习总书记曾经走访的脱贫户李德昌家门口合影

古生村脱贫户李德昌家院景

在李德昌家做客,听李德昌讲述习总书记来访时的情况

古生村古戏楼

村口400多岁的大青树

古生村古庙

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古生村白族民居画壁
采风写生
到达古生村当日下午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描绘“中国最美乡愁”——古生村的风貌。

到达古生村当日下午,雨中考察

与古生村当地阿婆合影

晚饭后约画人像写生

洱海边写生

当地民居写生

当地民居写生

坐在农家院子里写生

白族赶早集

白族传统扎染手工艺制作
白族服饰崇尚白色,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腰间系有绣花飘带,脚穿绣花“白节鞋”当地盛传统手工艺银器制作、手工扎染。
通过此行考察采风,我们深刻感受到贫困地区人民艰苦奋斗,顽强进取之崇高品格,同时,也亲身感受到大理古生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地区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新气象,人民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有了很大的丰富与提升。愿在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全力推进古生“中国最美乡村”建设,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