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数据库 新闻 曾来德:一次强力‍‍推动‍‍中国美术走向国际化的机会——“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曾来德:一次强力‍‍推动‍‍中国美术走向国际化的机会——“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微信图片_20190110131833

曾来德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副主任

经过长达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今天的验收评审工作,可以说是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一次大检阅,站在事件的节点看,意义确实非常重大。作为评委之一,我感觉这个工程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充分表明了自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第一次从美术的角度觉醒,展现出一种面向世界的自信。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象征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胸怀;从中国国家画院的层面讲,这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大工程,应该是中国国家画院这些年来做得最大的国家级别的工程,尤其是这一次还邀请了海外的艺术家参与,形成了一种中外艺术家相互交流的场景。这些都是很难得的,是这一国际美术工程的创新和价值所在。

曾来德在验收评审现场

曾来德在验收评审现场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因为我们的美术创作还没有过这么大的范畴,而且主题的时空跨度又是如此之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话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家,这个审美标准如何制定创作统筹如何进行评判尺度怎么把握这些都是全新的尝试。过去,我们习惯在西方强势的游戏规则和价值观里面被边缘化,甘当弱者,放弃自己的审美,甚至我们把几千年的文化自信都放弃了,但是这一次不同,这次彰显了强者的姿态、民族的自信、大国的自信。

同时,这也是一次强力推动中国美术走向国际化的机会。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连结“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艺术家,这对于我们惯有的审美定势、思维定势是个很大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其他民族,同时也要相信自己民族的审美。20世纪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在美术创作上,展现出一种国际性的视野,代表国家、民族,完成一次壮举。也许我们还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这个尝试本身就表明了我们的一种态度和勇气。

作为评委,我确实感觉到责任重大。面对如此众多的美术作品,既要尊重每一位艺术家的个性和追求,又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如果是评判一两幅作品,还比较容易,但是面对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既要放下成见,又要百般挑剔,既要尊重大家的劳动成果,又要尽最大可能地筛选掉一些词不达意、不完美的作品。这个过程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个挑战。

编辑:彭越

责任编辑:陈敏 本文由中国书画家数据库信息中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ap.cn/news/2018/12/06/archives/1341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chinanao.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